阿三是3月7日才知道自己明天放不了半天假的。
不仅没有假期,连倒休、慰问品都没。甚至连人力资源部门或者任何领导都没提一下这个事情。
她所在的是一个以公信力著称的媒体,向来在报道和评论中提倡法治、独立、人权等字眼。阿三也是因为有着相同的价值观,才放弃了之前薪水颇丰的“软文写手”的工作,来到了这家公司。但是当面临这半天的假期的时候,阿三也无语了。
她小心翼翼地问了一下也是做媒体的朋友们,结果别人也都有半天假期。虽然正值两会期间,是新闻的热点期,无法立即承诺这个假期,但是也有相应的倒休甚至是补偿。她再小心翼翼地问一下周围的同事,虽然都是万分不满,但是也没有一个敢于出声。她甚至在通讯工具上问了问HR的人,对方冷冰冰地回答三个字“没听说”。
阿三只有带着疑惑和失望地回到自己的工作中,但是脑子里却无法停止地开始了一场风暴:
按理说,她只是一个小员工,也许为了半天假跟领导提出这个问题不值得,既没法得到半天的休息,又在领导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。同事也可能不会出来声援,到最后只会剩下自己在抗议。
但是自己来到北京,说到底是为了“混口饭吃”,也不想成就什么大业。如果连自己的基本权益都不去努力捍卫,那么对“混”的字眼也太不敬业了吧。国家都白纸黑字写了“三八妇女节属于我国法定节假日,女性劳动者有权放假半天,如不放假应给予相应补偿。”为什么自己不应该去争取?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没有假期、没有补偿,但是如果连这个争取的意识都没有,那么永远也没有实现的可能。如果没有这个意识,法国大革命、美国独立、新中国的解放,也不会成为现实(OS:纯属自我拔高)。
按理说,这可能被认为是一个“吐槽”,但是换一个角度而言,自己是一个“打工者”,但是公司的领导不是。他们是希望公司有长久发展,但是如果想要达成这个结果,员工是不是也这样想是很关键的。如果员工的满意度很低,人员流动性很大,那么对公司的发展也是不好的呀。从同事们日常的“吐槽”频繁程度而言,阿三想,也许从这种“不满”的程度来看,公司并不成功。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是让员工有归属感、价值认同感的,福特上世纪给员工发了“效率工资”,令员工分外珍惜这份工作,导致公司的状况好转。现在同样,谷歌、FB同样是将员工的需求放到首位,这不是会让员工们更加热爱公司,从而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努力么?
阿三默默地结束了自己的头脑风暴。
她给自己倒了杯咖啡,吃了一块巧克力。据说这样能够让大脑分泌内啡肽。
0
推荐